最近最火的剧应属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了,它把我们只能从诗词中读到的、宋画中看到的“宋氏风雅”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。
汴京繁华的御街、州桥夜市,深宅大院里的竹帘纱帐、花墙影壁……
宋朝的生活就像是一场梦,一桌一几,一花一木,一茶一酒,美好得让人舒心,尤其是宋人四般闲事:点茶,挂画,插花,焚香。
今天,我们就跟着《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》一起走进大宋,感受那精致大美的点茶吧。
茶,兴于唐,而盛于宋。宋朝人品茶,更是讲求精致。案几上摆一个小香炉,燃一片上好的沉水香,在袅袅青烟里,或品读诗书,或约三两好友高谈阔论,或伴着一家几口叙家长里短,拿出点茶的工具,炭火烧水、注汤点茶,悠悠地做,慢慢地喝。
黑釉茶盏,瓷坛明珠
宋朝官宦家的女子多才多艺,点茶是必修课之一。宋代的点茶,做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首先茶具就要摆满满的一桌子:贮水瓮、用于煮水的炉和釜、盛放工具的漆盘、处理茶饼的曲柄锯子、研磨茶叶的碾磨(或小船形茶碾)、用来刷茶末的毛刷、筛末的茶罗、贮茶粉的茶盒、取茶粉的茶匙、点茶注水的汤瓶(可用银的或瓷的)、击拂用的茶筅、茶盏、盏托、上等泉水等,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注汤点茶,通神之艺
点茶,不仅是陶冶性情,更是一门极讲究得学问,火候、注汤等每一个步骤的把控都极为重要。
1
烤茶:将茶饼用微火慢慢灼烤去除水分和苦涩味;
2
碾茶:用茶碾子将烤过的茶饼碾碎;
3
筛末:放入绢罗里过滤杂质,留下最细的那层茶粉;
4
煮水:在釜中加入上好的泉水置于炉上煮沸,装入汤瓶,或汤瓶直接放于炉上煮水;
5
点茶:用茶勺取茶末放入茶盏,用汤瓶注入少量沸水;
6
调膏:调成糊状,然后再注入沸水。水要喷泻而入,不能断断续续,水呈适中;
7
击拂:转动茶盏并用茶筅搅动茶汤,使盏中泛起“汤花”。如此不断地运筅、击拂、泛花,使茶汤面上浮起一层白色浪花,宋人称为“战雪涛”;
8
品茗:茶做好后,将茶盏置于盏托上,奉客或自饮。
做茶需要一定的时间,候茶的过程可欣赏字画,或吟诗作对,增进彼此情谊。
鉴赏汤花,闻香尝味
茶做好后,就是鉴赏和品尝了。上好的茶汤需色香味俱全,颜色以纯白如乳为上。汤色是制茶技艺的反映,色纯白,表明茶质鲜嫩,制作精良;色偏青,则表明蒸时火候不足;色泛灰则蒸时过了火候;色泛黄则茶叶采制不及时;色泛红则烘焙时火候太过。汤花指汤面泛起的泡沫(汤花的色泽和汤色的要求是一致的),汤花泛起后,如果茶末研碾细腻,点汤、搅动都恰到好处,汤花匀细,就可紧咬盏沿而且久聚不散,这种效果叫作咬盏,即为好茶。
北宋,是美学发展的鼎盛时期。宋代上承汉唐,下启明清,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如果说哲学家海德格尔主张将生活诗化,在诗化的生活中获得巅峰的存在体验只是一个梦,那么宋代真的做到了将诗性融入社会生活,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精致而浪漫。
点茶虽美,却工艺繁琐,所用的茶饼煮饮也比较费事,随着茶饮日益普及,更多的普通民众加入了茶饮的行列,于是慢慢地开始生产散茶,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喝的茶啦!经过千年的发展,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,茶已然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。
如今,我们喝茶大多以冲泡为主,泡茶的出现,同时带动了茶具、茶道、茶艺、茶文化的发展,也让茶真正得到普及,走进千家万户。不论是宋朝还是现在,虽然饮茶的方式变了,但是追求生活美的心境从未改变。品茶,是自我修养,是享受生活的恬静,手执香茗,心素如简,将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。
我们诚挚的邀请您成为我们中的一员,
更多平台资讯或需帮助,请关注本平台公众微信号。